美团网副总裁王慧文真诚地相信规则由胜利者制定,他说,“如果到今天为止,大清帝国仍然是全世界最强大帝国的话,那么西方的男人会以扎辫子为荣。”这是他最基本逻辑,体现在他所负责的美团外卖业务时便是他并不在乎行业里其他人的做法。
比如当所有人都在像去年的打车行业一样疯狂地补贴外卖时,他不为所动,也不认为大家都采用的方法会成为行业的规则。他相信规则只有在胜利者胜出之后才成为规则,现在最重要的是胜出。
美团外卖于2013年11月上线,它做的不算早,却跑的很快。半年时间已经有100多个城市,当年团购做到这个数字用了1年多。快是因为没有犹豫,他对自己的判断无比自信。这种自信像放大镜一样让他将所有资源和精力都放在他所认为最核心的事情上,对其他次要的事情他可以做到彻底地不屑一顾。
美团什么时候开始决定做外卖?
王慧文:说起来特别复杂。真要回溯的话应该是2012年底,对美团来说那是很重要的时间节点,那时候美团实现了盈亏平衡,基本上进入一个良性轨道。接下来我们要寻找业务新的增长点,所以我出来重新组建一个新的产品部,大概看了五六个方向,最后定了外卖。
为什么是外卖?
王慧文:我们觉得时机成熟了。有几个要素,我们发现现有外卖公司的经营健康水平比之前好很多,多个校园外卖都已经开始多校区经营。同时再观察一下他们的经营水平,发现他们并非将经营做到极致才勉强生存,这是很重要的信号。对一个行业而言,如果在产品和经营者的管理水平都没有特别好但用户已经在健康/反复使用时,意味着时间点成熟了。比如第一款小米手机其实问题很多,但不要紧,因为需求在爆发。包括我们当年做校内网的时候其实也很糙,但不要紧,用户在非常健康的使用。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一般来说这个行业机会就来了,甚至可能时机都有点偏晚。因为在行业早期,用户对产品质量的包容度是很高的,但到行业经营一段时间之后,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美团为什么选择了校园市场?
王慧文:在9月和10月我们一直在做产品测试,我们当时的判断是,在校园市场推广会比白领市场容易一些,结果证明确实总体而言白领市场的推广成本蛮高。所以我们决定应该单独做校园业务,以此为切入点。
不少人抱怨叫外卖后等的时间太长,这怎么解决?
王慧文:我们刚开始做的时候就很多人问过我这个问题,我觉得得看你跟什么比。我们现在做的事情要跟通过电话订外卖比,那是在没有互联网叫外卖之前的解决方案。在送餐速度这件事上,互联网只会比电话方式更好不会更差。至少在互联网上你还能看到商家过往送餐速度,如果商家送的特别慢你还可以在评价里骂他。
从打电话到互联网,还带来了什么变化?
王慧文:消费者不用填个人地址等信息了,电话外卖时代消费者麻烦商家也麻烦,还得手抄记下来地址,容易搞错。现在直接把用户信息推送给商家,然后打印出来就可以送餐了,如果再前进一步,甚至可以把送餐路线也打印出来,这个肯定可以实现的。
目前在产品上你觉得美团外卖有哪些做的特别好的地方?
王慧文:1分钟接单速度。一开始我们的接单系统还没做好,都是客服打电话给商家,后来我们不断优化系统,做到了最短30秒,平均1分钟接单速度。消费者在我们这儿下完单后,我们把订单推送到商家端,这个推送其实要做稳定也要优化一段时间,其实很多推送业务成功率并不高的。然后还有客户端的稳定性,保证不要丢单。还有,如果商家不接单,我们让他的音箱一直响,这也是改进。我们这种产品的基本功都是内功,外面不太容易看得到。不像微信或者path这种产品,做什么用户都看得见。
美团外卖现在靠什么方式推广?
[nextpage]
王慧文:线下,就是发传单,帖海报。因为效果好。楼宇广告我们也测试过,觉得效果一般。因为我们的经营是一个区一个区,如果你在一个地方打广告而那个区没有经营的话,广告对消费者是一种伤害,会让他们失望。消费者就会形成美团外卖在这地方没有开的印象,这个印象要好久才能扭转过来。与其让他形成这个印象还不如让他不知道这个事。
你觉得外卖行业什么时候可以分出胜负?
王慧文:不会那么快。当时团购确实快,因为大家都是创业者,创业者会有资金链断裂问题。但外卖行业的参与者是百度/阿里这种公司,他们会打很久的。而且跟团购不同,团购基本是同质化竞争,外卖中存在很多不同的模式。所以没准到最后是模式竞争,而模式竞争这个事情就更难说了,你看京东和淘宝的模式竞争打到现在也没胜负,都是赢了。